安全的通俗理解無危為安,無損為全,安全就是使人的身心健康免受外界因素影響的狀態。安全也可以看做是人、機具及人和機具構成的環境三者處于協調/平衡狀態,一旦打破這種平衡,安全就不存在了。
安全與生產的關系,可以說它們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相 輔相成的關系,即生產是企業的目標,安全為生產服務;安全是生產的前提,生產必須安全。一方面如果停止生產活動,安全工作便無從談起;另一方面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就可以保證生產不間斷地進行,進而順利地完成生產計劃。因此,只有正確的認識和處理好安全與生產的關系,落實好各項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證安全生產。
“安全”這個概念,自古就有,對企業來說,設備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做好設備安全管理?
有人說,安全是不存在能夠導致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危險的狀態;也有人講,無危則安,無缺則全,安全就是沒有危險的且盡善盡美。我覺得照這么講,安全就是一種無實現化的安全,是一種化的安全。其實安全是指客觀事物的危險程度能夠為人們普遍接受的狀態。人們從事的某項活動或某系統,即某一客觀事物,也就是廣義的生產。安全就是伴隨著生產的一種狀態。
很多公司作為高危行業,在生產過程中,必然存在危險,不管存在的險程度是大是小,還得不斷地進行生產,我們總不能因為存在危險而停止生產。要生產必須要確保安全,如何處理好安全和生產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每個安全工作者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那么,安全與生產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關系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生產必須安全
1、生產必須安全是現代企業的客觀需要。“安全”的思想是指當考慮生產的時候,必須把安全作為一個前提條件考慮進去,落實安全生產的各項措施,保證員工的安全與健康,保證生產持續和安全的發展。安全是生產的前提條件,不安全就不能順利地進行生產。
為此,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堅持“安全”,但是“安全”的目的就是為了有效地保證生產。如果不生產,“安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所以,我們在生產過程中,不應單純地考慮安全和生產到底誰重要,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整個生產工作過程中;放在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上。總之一句話,既要首先保證安全,又要搞好生產。
2、人是生產的要素,如果沒有人,就談不上生產。為此,如果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危及人身安全的時候,不論生產任務有多重,都必須堅決地首先排除事故隱患,采取有效措施保護人身安全。作為工作者,每個人都需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積極主動的精神,以科學的態度去解決生產中存在的每一個不安全因素,這樣才能達到安全和生產的和諧統一。
二、安全促進生產
就是要使生產過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以防止人身傷亡和設備事故以及各種危險的發生,從而保證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以促進生產率的提高。在安全的生產條件下,企業生產正常進行,經濟水平健康穩定發展,達到一定的程度,企業將經濟效益投資于安全管理當中,從而可以加強企業的生產能力,進而不斷的促進生產在安全狀態下的不斷提高。
安全生產作為保護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做好它,可以提高社會公共安全和生存安全水平,這是社會穩定的需要,是“三個代表”和“和諧社會”的體現,是企業領導人的職責,是“以人為本”的內涵,是人民生活質量的體現,更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標志。
三、安全與生產是辨證統一的關系
安全是生產的前提,生產必須服從安全,當安全狀態籠罩著整個生產時,那么生產績效將有顯著的提高,從而推動經濟效益的增長。“生產必須安全,安全促進生產”科學地揭示了生產與安全的辨證關系,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正確方針.在貫徹執行這一思想的同時,必須樹立”安全”的思想,貫徹“管生產必須同時管安全”的原則。
四、在生產過程中安全與生產的矛盾統一性
安全與生產既有矛盾性,又有統一性。所謂矛盾性,首先表現為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不利健康因素)與生產順利進行的矛盾;其次是安全工作與生產工作的矛盾,表現為采取安全措施時會影響生產,增加成本。這些矛盾只是暫時,從長遠看,矛盾一解決,很快就會促進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
另外,這種矛盾只是一種表面的淺層次的矛盾,而從本質上看,安全與生產是統一的。嚴格執行安全規定,表面上降低勞動生產率,但如果從深層次看,一旦發生事故,將會損失更多工時,將會造成生命和財產損失。
而且,事故的發生將會影響企業生產和形象,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另一方面,生產的發展,又為安全創造必要物質條件。所以安全與生產互為條件,相互依存,本質上是辨證統一的。沒有生產活動,安全問題就不可能存在;沒有安全條件,
生產也不能順利進行。安全促進生產,生產必須安全。